韋小寶怎麼學絕世武功?

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

讓古老的中國故事

從泛黃的紙頁中走出來

讓古人「活」在當下

讓今人思接千載

電影《鹿鼎記》裡,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派韋小寶去清宮臥底,臨行前給韋小寶一本書,讓他臨陣磨槍練絕世武功。韋小寶拿著書說:這麼厚一本要看個把月喔。

陳近南說:這只是絕世武功的目錄,那才是絕世武功的秘籍。說罷,鏡頭給到一大堆書。

拋開這一幕的搞笑含義,從古籍入門角度看,倒是凸顯出目錄的槓桿作用——一本目錄在手,古籍江山我有。

那麼多古籍,存世的有20萬種,看啥成了問題。清末重臣張之洞說過,好目錄能讓初學的人容易買到合適的書,不至於迷惑。

古人所說的目錄,跟今天我們看的書的目錄不一樣。古代目錄屬於專著——把讀過的、收藏的書的梗概大意寫下來,品評價值,寫成內容提要,並加以分類,集納而成。

粗泛地講,古代目錄就像今天電影的預告片,把一本書、一類書的精華加以提煉,不讓肉埋在飯里,好讓尋找這類書的讀者一望即知。

宋代就有兩位「預告片製作大家」:晁公武和陳振孫。他倆的共同之處,首先是藏書多、讀書多。晁公武家裡藏書二萬四千多卷,西漢國家圖書館藏書才一萬多卷;陳振孫藏書更是冠甲江南,多達五萬卷。

晁公武的「預告片」叫《郡齋讀書志》,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解題式私家目錄,通常只用一二十字至百餘字,就能簡明扼要地揭示一部書的大致內容。例如,名字怪怪的《八五經》是本什麼樣的書?晁公武有解釋,「八五」就是八卦、五行,這是本相墓的書。喜歡研究風水的人,可以挑來看看。

市面上的書魚龍混雜,真偽難辨。讀者最怕買到假冒偽劣產品。晁公武、陳振孫的意見,就頗有代讀者選書的作用。例如,晁公武說《春秋會義》一書,雖然內容跟孔聖人說的不太一致,但是作為讀者,能多吸收一些不同的意見也是好的,可以收到擴大視野的效果,這也可以說是孔聖人的意思吧。既指出不足,又點明可觀處,有助於讀者取捨。

陳振孫的「預告片」叫《直齋書錄解題》,其中評《韓文公曆官記》,直言太簡單粗略了,書裡面的史事錯得很離譜。有了這樣的評價,我們對這本書後來的亡佚,也就不用惋惜了。

古今中外都有不良書商,假託名家攢些不著四六的書騙錢。晁公武對這樣的書毫不客氣:《冷齋夜話》,拼湊的;《天機子》,冒充是諸葛亮寫的;《繹聖傳》,解釋經典不通順;等等。

當然,對於真正有價值的書,他們也不吝讚譽。晁公武評《潛夫論》作者王符,此人很耿介,不流於俗,所以仕途不順,隱居著書,品評朝政。推薦之意,溢於言表。

這是私人目錄,官方目錄中的佼佼者自然是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,對哲學、歷史、文學等上萬種文化典籍進行了中肯品評,內容涉及作者簡介、歷代著錄情況、成書過程、內容評述、價值評判、常見版本等。想遨遊古籍書海,離不開這座巨型燈塔。

一部書的出現,一種學說的產生,都有相應的時代背景和授受源流。同性質的書籍,為什麼內容不同?不同性質的學說,又有哪些派別?都可以藉助目錄搞清楚。

北宋時期當過宰相的蘇頌,有一次去拜訪目錄學家王洙,兩人談論政事,王洙的兒子王欽臣在一旁陪著。聊著聊著,需要查一件事的出處,王洙就讓王欽臣去查書,並指著兒子對蘇頌說:此兒有目錄之學。王洙、王欽臣父子學問淹博,無所不通,就是因為精通目錄學,知道什麼學問在什麼地方,隨時可以調取。

凡是熟悉目錄的人,翻書是比較容易的,對於學術流變是比較清楚的,在閱讀過程中,自然方便不少。清代目錄學者章學誠嗜書如飯,他的名言是「善吃飯者長精神,不善吃者生疾病」,怎麼算善於吃飯?那就要看是不是善於利用目錄了。他用「辨章學術,考鏡源流」八個字,說盡了目錄學的一生。

這八個字怎麼理解呢?在《紅樓夢》裡,王熙鳳說得好:孩子們已長得這麼大了,「沒吃過豬肉,也看見過豬跑」。就算沒時間看原書,翻翻目錄也是好的呀。

小貼士

目錄一詞,出自《漢書·敘傳》裡的「劉向司籍,九流以別;爰著目錄,略序洪烈」。目錄一詞,一開始就和西漢劉向的校書工作聯繫在一起。當年劉向奉旨整理國家藏書,每整理完一本,就寫成一篇介紹該書內容的總結性文章,一方面「條其篇目」——把某書的篇目理順,另一方面「撮其指意」——把某書的大意記錄下來。目錄一詞,就此流傳開來。後來,清代乾嘉學者發現,要了解學術源流,就得把有關書籍的性質、流別、分類搞清楚,「目錄學」就此出現。可參看姚名達的《中國目錄學史》,余嘉錫的《目錄學發微》,高路明的《古籍目錄與中國古代學術研究》。

文章節選自

人民日報出版社《古籍原來這麼好看》


編輯:劉雨萱

校對:崔晨

審核:霍偉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