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劇硬漢海明威

海明威,全名:歐內斯特·米勒爾·海明威,國籍:美國,主要成就: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、「新聞體"小說的創始人。代表作品有《太陽照樣升起》《永別了,武器》《喪鐘為誰而鳴》《老人與海》等。

海明威是「新聞體」小說的創始人,以寫作風格簡潔、善於塑造「硬漢子」著稱。海明威被譽為「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家」,對美國文學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。海明威還被視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,「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斯特·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」(甘迺迪總統語)。

參加一戰

1899年7月21日,海明威出生在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郊外橡樹園鎮一個醫生家庭。母親是一位有藝術修養的女性,喜愛文學,這一切對海明威日後的生活和創作產生了不小的影響。父親既是位傑出的醫生,又是一個熱心的、訓練有素的運動員,這影響著兒子對戶外活動的愛好。

夏天,他們居住在密執安北部近彼托斯基湖畔的房子裡,海明威醫生有時候帶兒子一起出診,橫過華隆湖到奧傑布華族印第安人居住地去;他們經常一起釣魚和打獵。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使他成為一個熱情、好競爭的標準美國男孩。他學習成績好,體育運動全面發展,積極參加辯論團,還在學校樂隊裡拉大提琴,編輯學校報紙《吊架》,給文學雜誌《書板》投稿,寫短篇小說,寫詩。16歲時,他在地下拳擊場裡曾被打傷,可他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體現了他的硬漢形象。

中學畢業後,海明威在美國西南的堪薩斯《星報》當了6個月的實習記者,這家報紙是美國當時最好的報紙之一。這家報館要求新聞報導簡潔明快,海明威在《星報》受到了良好的訓練。6個月之中,他採訪醫院和警察局,也從《星報》優秀的編者 G.G.威靈頓那裡學到了出色的業務知識。海明威在《星報》頭一次知道,文體像生活一樣必須經過訓練。《星報》有名的風格要求單上印著「用短句」,「頭一段要短。用生動活潑的語言。正面說,不要反面說」。海明威在相當短的時間內,學會把寫新聞的規則化成文學的原則。

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,海明威懷著要親臨戰場領略感受戰爭的熱切願望,加入美國紅十字會戰場服務隊,投身義大利戰場。頭兩個月,他志願在義大利當紅十字會車隊的司機,在前線只待了一個星期。在這個星期最後一天的下半夜,海明威在義大利東北部皮亞維河邊的福薩爾達村,為義大利士兵分發巧克力的時候,被奧地利迫擊炮彈片擊中,他旁邊的一個士兵當場犧牲,就在他前面的另一個士兵受了重傷。他拖著傷兵到後面去的時候,又被機關槍打中了膝部。他們到達掩護所的時候,傷兵已經死去,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兩百多片碎彈片,左膝蓋被機槍打碎,被迫手術換了一個白金膝蓋。他在米蘭的醫院裡住了3個月,動了十多次手術,大多數彈片都取了出來,還有少數彈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。他受傷的時候,離19歲生日只差兩個星期。

大戰結束後,海明威被義大利政府授予十字軍功獎章、銀質獎章和勇敢獎章,獲得中尉軍銜。伴隨榮譽的是他身上237 處的傷痕和趕不走的惡魔般的戰爭記憶。

戰後生活

1919年初,海明威回到家鄉練習寫作。1921年,他去多倫多任特寫記者。數月後去歐洲擔任《星報》駐歐記者。1924至1927年任赫斯特報系的駐歐記者。海明威駐歐期間一直堅持寫作,通過作家舍伍德·安德森的介紹,結識了僑居巴黎的美國女作家格特魯德·斯泰因和詩人埃茲拉·龐德,斯泰因鼓勵他寫作,並指導他如何寫得精練和集中。

1926年,他的第一部重要的長篇小說《太陽照樣升起》發表了。小說描寫的是像海明威一樣流落在法國的一群美國年輕人,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,迷失了前進的方向,戰爭給他們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傷害,他們非常空虛、苦惱和憂鬱。他們想有所作為,但戰爭使他們精神迷惘,爾虞我詐的社會又使他們非常反感,他們只能在沉淪中度日,美國作家斯坦因由此稱他們為「迷惘的一代」。這部小說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觀的真實寫照。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個文學流派因而也被人們稱為「迷惘的一代」。

1928年,海明威離開了巴黎,居住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和古巴,過著寧靜的田園生活。他經常去狩獵、捕魚、看鬥牛。1929年,長篇小說《永別了,武器》出版,主題是反對帝國主義戰爭。

二戰爆發

1930年代早期,海明威小說相對寫得比較少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,海明威無法再過寧靜的生活了。1937年至1938年,他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奔波於西班牙內戰前線。1940年,海明威發表了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義的長篇小說《喪鐘為誰而鳴》。作品描寫了美國青年喬頓,他志願參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,奉命在一支山區游擊隊的配合下,在指定時間炸毀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橋樑。喬頓炸毀了橋樑,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獨自狙擊敵人,等待他的是死亡。喬頓有高度的正義感和責任心,他因自己能為反法西斯鬥爭捐軀而感到光榮和自豪。

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,海明威立即將自己的遊艇改裝成巡艇,偵察德國潛艇的行動,為消滅敵人提供情報。1944年,海明威隨同美軍去歐洲採訪,在一次飛機失事中受重傷,但痊癒後仍深入敵後採訪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他獲得一枚銅質獎章。

享譽文壇

1952年,海明威發表了中篇小說《老人與海》。「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,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,可就是打不敗他。」這是老漁夫桑提亞哥的生活信念,也是《老人與海》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。桑提亞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徵:堅強、寬厚、仁慈、充滿愛心,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場上失敗了,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,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強者,是「硬漢子」。「硬漢子」是海明威作品中經常表現的主題,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。

《老人與海》獲得1952年度普立茲獎。1954年,海明威獲諾貝爾文學獎金。獲獎原因是:「因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,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近著《老人與海》中,同時也由於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。」對於這一讚譽,海明威當之無愧。

病魔纏身

1950年代早期,海明威說過:「對於作家來說,有戰爭的經驗是難能可貴的。但這種經驗太多了,卻有危害。」摧殘海明威身體的那次炸裂也滲透到他腦子裡去了,而且影響更長、更深遠。一個直接的後果是失眠,黑夜裡整夜睡不著覺。在他的作品中,失眠的人處處出現。

晚年的海明威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鐵質代謝紊亂等多種疾病,這給他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痛苦;而沒能再創作出很有影響的作品,則使他精神抑鬱,形成了消極悲觀的情緒,終於像他的祖父和父親一樣以自殺這種方式解脫了自己。1961年7月2日,蜚聲世界文壇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。整個世界都為此震驚,人們紛紛嘆息這位巨人的悲劇,美國人民更是悲悼這位重要作家的隕落。